【台灣新生報/記者鍾佩芳/專題報導】
新手父母們為了讓嬰幼兒能獲得更好的營養,會聽信長輩或是銷售員的意見,購買鈣粉、乳酸菌或是增加免疫力的營養補充品。其實,醫師、營養師們都認為,在嬰幼兒時期,只要喝母奶或是配方奶,鈣質的攝取量是足夠的,不用再額外地添加鈣粉,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曾有媒體報導,十一個月的小男嬰,被診斷罹患腎結石,追蹤發現,阿嬤在每次沖泡奶粉都會添加鈣粉,疑似攝取過量的維生素D3所致。一位十個月大的女嬰,因出現便秘、噁心、脫水等症狀,兩側腎臟有擴散性的鈣化沉積,經診斷後懷疑是鈣粉所導致的維生素D中毒。
一般來說,小孩需要的鈣有一定的量,從專業的醫學角度來看,其實從母奶、配方奶或是食物中,都能獲得鈣質。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一般兒科/新生兒科醫師趙露露表示,只要三餐有均衡攝取,不用特別補充鈣粉或鈣片,且大部分的嬰幼兒早、晚都會喝奶,有一定的鈣質攝取,三餐再搭配深綠色蔬菜、乳製品、豆製品等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即可。多補充,會隨著大小便排出;醫師表示,若鈣攝取太多,會與脂肪做結合,而出現便秘的情形,另,多餘的鈣會由腎臟排出,容易造成腎臟負擔,提高罹患腎臟結石的機率。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都不曾建議吃鈣片。其實,三餐只要有吃到該吃的就好,原則上是不用再吃鈣粉、鈣片,若要吃就不要過量。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鈣是最好的,額外地補充會讓身體平衡做不好。「不是花錢買鈣就好」,首先,是要先了解鈣質攝取是否真的不夠;醫師表示,只要營養均衡、有曬太陽、多跑步,鈣是不至於會缺乏的。
無論是哪種健康的添加物,如魚肝油、DHA、乳鐵蛋白或是增加免疫力等的產品,民眾若抱持著「添加是要安心」的話,也建議要「適量」,不要「過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民眾在選擇鈣粉等營養補充品時,一定要向兒科專科醫師先諮詢,不要自行購買餵食。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科蔡易晉醫師表示,除了奶粉外,市售的米、麥精等副食品也都含有鈣、鐵、DHA等。另,奶粉的成分大多差不多,民眾在購買時只要選擇適合寶寶的即可,而米精跟米粉其實也是一樣的。
從學術上來說,多少都會有作用。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江孟燦表示,由於鈣粉有很多種,適當地挑選著吃,不宜過量;年齡太小者建議不要吃鈣粉或鈣片,可多喝牛奶、吃小魚干等來獲得鈣質。另,民眾在選擇時,建議可選擇有小綠人標章及衛生署健食字號的健康食品。
然而,現在還統喜愛吃速食品,高油量攝取容易導致肥胖,使腸蠕動變慢而出現便秘的情形,適當的乳酸菌粉是可以的,也可多吃蔬菜或酵母乳來改善。
另,像是八寶粉等,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林煌也表示,怕重金屬危害身體,建議不要使用;然而,像是蜂蜜等,也不建議在很小的時候就給嬰幼兒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