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嬰兒與母親2011年 2月號 NO.412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萬芳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王聖儒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科主治醫師 陳俊佑
攝影/潘朵拉(02-87735501)
梳化/蔡琇惠
模特兒/可愛妹妹瞿昀、漂亮媽咪欣薇
字母提供/雅尚國際


小兒常見的發燒、嘔吐、腹瀉
甚或是嚴重的摔落、吞入異物意外頻傳
面對這些狀況 您可知道如何評估送急診的時機?
還有辨識小孩目前的生理狀態?
把握黃金救援時刻 善用急診
讓急診室24小時守護寶寶的健康





EMERGENCY


認識急診全天候的健康守護

各大醫院都有所謂的急診中心,不過家長們您可知道,急診室的設立,其實是為了急症、重症的患者,因此如果您只是單純嫌門診會等很久,或者是單純拿藥、以為急診等病床會比較快的人,則不建議來看急診。萬芳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王聖儒表示,雖然說急診是為了急重症患者,不過台灣仍有許多家長為了方便,因此選擇在小孩上學前看急診拿藥,或者是有小感冒也來看急診,但急診室無法拒絕來看病的家長,因此為了避免浪費醫療資源,家長最好還是衡量小孩的狀況再前往。此外,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科主治醫師陳俊佑也進一步說明,急診室除了可緊急處理患者問題外,也搭配了院外的緊急救護系統,與急診室有密切的聯繫,像是救護車上的專業人員都了解急救方法,即可在車上先幫患者緊急救護,對患者來說更可達到黃金救援的機會。

 

一般家長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當小孩發生無可預料的症狀時,家長卻無法判斷是否該送急診時,那麼則可先撥打各大醫院的急診專線,而急診的好處也在於能提供24小時的專業醫學協助。因此,王聖儒醫師提醒,若不知道急診專線,可先撥打104查詢醫院電話,接著請總機轉到急診室。陳俊佑醫師也表示,有些醫院甚至有兒科急診的專線,醫護人員可在電話中協助判斷是否有看急診的必要性。不過一般爸媽普遍缺乏醫療專業判斷,有時無法正確判斷病症,所以當嬰幼兒發生緊急狀況,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送至醫院由專業醫師診斷,達到急診提供醫療保障的目的。

 




QA:爸媽精打細算!看急診花費很貴嗎?

王聖儒醫師指出,基本上若您居住於台北市,且小孩為6歲以下的嬰幼兒,則可擁有醫療補助證的看診優惠,可減免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因此所需費用大致為100元以下。但各大醫院收費標準不同,以陳俊佑醫師所在的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例,3歲以下的幼兒為170元,3歲以上的兒童則為620元。因此家長若有困惑可去健保局首頁→快捷查詢→特約醫療院所掛號費查詢,有更清楚的介紹。但若只是小感冒,台北市的家長也不要因為花費便宜,就隨意帶小孩看急診,如此會辜負政府的美意唷!

 

看診停看聽 關於看診的五大狀況

關於看急診所需帶的物品方面,陳俊佑醫師認為應視當時小孩的狀況而定,如果情況危急,小孩已無心跳、呼吸,當下急診室都會先處理病人,協助脫離險境,所需的錢或健保卡都可事後補上。但如果小孩狀況還算穩定,那麼帶著小孩急急忙忙的前往急診室,慌亂中仍最好確認該攜帶的物品,免得到了那邊卻遺忘重要的東西,甚或是需要住院觀察,卻沒帶足物品,王聖儒醫師為您整理出必帶的物品清單:

◎健保卡、錢、手機、提款卡、嬰幼兒健康手冊。

保暖用品,像是毯子、外套,以及換洗衣物(如有嘔吐、腹瀉情況可更換)。

◎清潔用品、毛巾、濕紙巾、面紙。

◎奶瓶、尿布、零食。

◎安撫玩具,若小孩身體不適,可轉移注意力。

 

接著,由王聖儒醫師和陳俊佑醫師為您解答看急診常見的五大狀況!

 

【狀況一】我們先來的,為什麼不先看我們?

看急診的順序並非按照先來後到,而必須依照「檢傷分類分級表」。在急診處會有檢傷站,王聖儒醫師說明,護理人員會依據呼吸窘迫度、血行動力變化、意識程度、體溫、疼痛程度、受傷機轉等,並透過電腦協助判讀,依照病情嚴重和迫切程度可分為以下五種等級,並依此決定看診順序。




























檢傷分級

症狀

候診時間

第一級

復甦急救(例如:心跳停止、休克)

立即急救

第二級

危急(例如:明顯吐血、呼吸困難)

10分鐘

第三級

緊急(例如:輕度呼吸窘迫、發燒38~39度、氣喘無發黑)

30分鐘

第四級

次緊急(例如:腹痛未合併發燒或嘔吐)

60分鐘

第五級

非緊急 (例如:感冒或回診拿藥)

120分鐘


註:檢傷等級可能會隨時依照病情變化而有所調整,因此若候診時病情突然出現變化,家屬可馬上告知護理人員重新評估。

 

陳俊佑醫師說明,這個檢傷分級作用可初步判斷疾病嚴重度,根據小孩的症狀、年齡、生命徵象(體溫、心跳、呼吸、血壓、意識)做出的評估,但更重要的是當病患在初步檢傷完之後有變化時,需要立即重新評估。像有些發燒的病人在初步檢傷可能被歸類為第三級,但可能在候診時出現痙攣,而被重新檢傷為第一級病患,需要馬上處理。因此檢傷分級絕對是有延續性的。

 

【狀況二】到醫院,心理好著急,我該如何清楚詳盡的告知小孩目前的狀況?

到醫院時,媽咪務必保持冷靜,清楚的說明有助於醫師確診。因此,陳俊佑醫師表示,到院後醫師會先協助穩定病人的生命跡象,接著再藉由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做出初步的臆斷。然而,陪同到小兒急診的家屬常常不是主要照顧者,可能對於小孩的飲食、目前服用的藥物、誤食了什麼等相關重要訊息都不清楚,增加了急診室醫師的診斷困難度。因此家長平時應留意小孩狀況,完整的訊息有助於醫師臨床判斷。在與醫師說明方面,王聖儒醫師表示,家長必須先把主要不舒服的症狀做說明,像是是否有發燒、咳嗽、流鼻水、起疹子,並簡短扼要的說明發生順序,以發燒為例,像是燒幾天、吃過幾次退燒藥、最高燒到幾度、服藥後燒退幾度、服用過的藥單(最好有清楚藥名,因為有些藥品健保卡查不出,若小孩服用過抗生素,則之後的藥量或許須加強)。此外,王聖儒醫師也提醒,若2歲以下的小孩有施打疫苗也要告知醫師,因為部分疫苗的副作用就是發燒。

 

【狀況三】急診室為什麼沒有專業的兒科醫師?

基本上,急診處不一定會有兒科專業醫師,王聖儒醫師表示,急診處看診醫師以「急診醫學科」為主,負責在短時間內幫患者減輕痛苦脫離險境,更精確的診斷與檢查,可能是後續交由專科醫師負責。因此即使是大部分的醫學中心,急診室也不一定有兒科專科,且偏遠地區更少。此外,陳俊佑醫師也以實際面評估,認為急診室若希望擁有專任的兒科專業醫師,可能須有一定的病人量,因此有沒有兒科醫師和醫院本身規模大小應有相關,當然理想中仍希望未來18歲以下的人,到急診室後都能受到專業兒科醫師的即時治療。

 

【狀況四】抽血、驗尿、照X光,一定要做這些檢查嗎?各大醫院的檢查項目有可能不同嗎?

每家醫院因為設備不同,所以檢驗項目多少會有不同,陳俊佑醫師認為沒有一定要做的檢查項目,必須依照不同病人的病況及醫師當時的判斷。不過病情是動態的,所以急診室的醫師必須依據臨床經驗來決定處理方式。那麼,王聖儒醫師也針對一些基本的檢測項目說明如下:

抽血:最常使用,了解白血球發炎指數、肝腎功能。

驗尿:有些嬰幼兒發燒與尿道發炎相關。

X光:因為小朋友有時無法配合檢查或哭鬧,醫師會依病情評估是否需要照X光,例如有些肺炎不太咳嗽,但照起來卻呈現一大片,此外若急性腹痛需評估腹部有無腸套疊或其他需要手術的問題,就須要照腹部X光。此外家長常擔心照X光對小朋友會不會有影響,事實上醫院都有專業的放射師會依不同年紀和體重調整輻射劑量,單張X光的輻射劑量都很低,家長不應擔心照X光,反而延誤病情。

 

【狀況五】醫師告知要緊急手術,我該注意什麼事情?

術前的評估十分重要,陳俊佑醫師表示,此時家長應詳盡的了解一些關於手術的重要事項,並請醫師逐一說明,像是手術與麻醉方式,其風險、副作用、併發症,不開刀的話會怎麼樣,有沒有替代的方案,術後可能住院時間。若確認開刀,在這之前,王聖儒醫師也提出以下三個家長務必了解的情況,並主動告知醫師:

1.      小孩最後一次的進食時間:與麻醉風險相關。

2.      是否有感冒症狀:還有最近是否服用相關藥物。

3.      先天疾病:像是血友病、蠶豆症。

4.      是否有藥物過敏史。

 

必要送急診的時機 小兒三角評估法

以台灣常見的嬰幼兒急診狀況來看,王聖儒醫師指出最常見的大致共有六種症狀,像是發燒、呼吸道感染(急性咳嗽、肺部發炎)、腸胃道(嘔吐或腹瀉)、蕁麻疹、腹痛、氣喘。此外,陳俊佑醫師表示像是哮吼、痙攣、腸套疊、食入異物、嚴重過敏的休克反應、外傷(跌落)、哭鬧不安也都不少見。特別是不明原因的哭鬧不安,如果基本的換尿布、餵奶等等都做了,但仍持續哭鬧,且與平常的狀況有異,最好還是去醫院評估,因為造成哭鬧的原因可大可小。

基本上面對以上的狀況,若寶寶還未達到會講話的年紀,且家長無法確認病症時,那麼即可先用簡單的小兒三角評估法來判斷。陳俊佑醫師說明,小兒三角評估法適用於18歲以下的孩子,可初步評估嚴重度,了解是否需要緊急急救,最大的好處是臨床有效,且可快速判斷,有經驗的爸媽可在30~60秒內用看的或聽的就可作出初步評斷,且內外傷都適用,不過陳俊佑醫師也特別提醒,小兒三角評估法只是一種初步的評估工具,儘管小兒三角評估法三個面向皆正常,並非代表小孩完全沒問題,因此後續仍要留意小孩狀況。針對小兒三角評估法,王聖儒醫師也提出以下說明,藉此來辨識,也可避免延誤送急診的時機。

外觀

不明原因的昏睡、持續哭鬧、四肢無力(軟腳),精神、活動力、食慾都不好,且不斷吐或拉,沒有解尿(脫水)、血尿,大便有黏液或血絲,吐有膽汁(腸胃道阻塞),肚子僵硬痛到無法碰觸等等。

呼吸

觀察呼吸是否費力,例如:會用到頸部肌肉輔助呼吸,或者鼻孔會張開;是否有呼吸變慢或急促,甚或是一分鐘呼吸超過30下,有窒息危機(猝死、被異物噎到、喘鳴症),每次呼吸伴隨胸痛。

循環

嘴唇、口鼻周圍、手腳發紫,心跳急速或心律不整,每分鐘超過100次以上。此外像是熱痙攣使得嬰幼兒四肢抽動。還有僵硬、眼睛上吊緊咬牙關,甚至昏迷。皮膚出現淡藍色或連續高燒39.5度以上。

以上就是必須送急診的「小兒三角評估法」,出現以上任一症狀,都必須盡速送急診,把握黃金急救時機。

 

3大急診處理 依嚴重度區分

急診後會如何處理其實是case by case,急診的處理方法大致可分為三種,其嚴重程度依序為住院、留院、返家。而陳俊佑醫師與王聖儒醫師也提出以下說明:

住院:像是有嚴重的肺炎、痙攣現象,疾病需要24小時以上的評估治療。

留院:像是腸胃炎(打點滴,接著看進食狀況)、發燒(觀察是否有反覆發燒,以及進食狀況)、闌尾炎(是否有越來越痛,右下腹壓痛,是否需開刀)、脫水等等。與住院最大的不同,在於需評估確認疾病24小時內能否穩定,避免輕症住院。

返家:輕微的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生命徵象穩定,不需密集監測或治療,可口服藥物,居家照護之後再回門診處理追蹤的病症。

 






QA:發燒是必要看急診的原因嗎?

發燒是嬰幼兒常見的症狀,那到底小孩一發燒,其送急診的必要性又為何?對此王聖儒醫師表示,如果活動力、精神都還不錯,那麼發燒不一定要送急診,可先做一些退燒的居家護理工作。體溫37.5~38.4度的話可先用溫水擦澡,若38.5度以上,可先吃口服退燒藥,並於2個小時後重量一次體溫,若做了以上的動作都無退燒,可先去家裡附近的兒科診所看診,但若合併以下症狀,就需立即去急診。

1.      3個月以下的嬰兒

2.      高燒40.5度以上

3.      昏睡、意識不清

4.      無法安撫的哭鬧不安

5.      抽筋

6.      肚子僵硬

7.      疹子(紫斑)

8.      呼吸困難、急促

9.      精神、活動力差

10. 頸部僵硬


 

專家小檔案

陳俊佑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台灣兒科醫學會兒童急診醫學次專科專科醫師

現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科主任

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急診科主治醫師

 

王聖儒

學歷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感染症專科醫師

原三軍總醫院小兒部總醫師、主治醫師

現任

萬芳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蕃茄媽 的頭像
    蕃茄媽

    鳥松-蕃茄媽的部落格

    蕃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