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 7月號 NO.441


文╱國泰醫院小兒科暨新生兒加護病房專任主治醫師 洪依利
輯╱張玉櫻


偶爾會聽聞剛出生的寶寶被胎便染色或吸入胎便!其實發生率不低,大多可以馬上妥善處理,但情況嚴重時是非常危險的!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萬一發生時,該如何搶救寶寶?能夠預防嗎?會不會有後遺症?





「羊水胎便染色」平均發生率約1/10


  胎兒因為周產期間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出生前或分娩時解出胎便,而導致羊水出現胎便的墨綠染色,此現象稱之為「羊水胎便染色」,這是很常見的狀況!平均而言,羊水胎便染色的發生機率約占全體生產的5.6〜24.6%,也就是說,平均10個生產的新生兒可能就會有1個身上有胎便染色的機會,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接近足月的寶寶胎便染色的機率就越大!

 

 

出現「胎便吸入症候群」才會有危險!

  然而並不是所有羊水胎便染色的寶寶都會造成「胎便吸入症候群」,所謂「胎便吸入症候群」是指產前胎兒在子宮內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窒息而解出胎便,加上周產期間胎兒深呼吸的動作,不幸的把這些黏稠又刺激的胎便吸入深層的肺部,導致出生後數小時之內出現肺部發炎、呼吸窘迫的現象。

 

  這種胎便吸入症的機率占所有「羊水胎便染色」寶寶的1/10,也就是說100個生產的寶寶會有1個因為嚴重的羊水胎便染色吸入肺部,造成需要進一步治療的「胎便吸入症候群」!隨著周產期醫療的進步,及婦產科、小兒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近幾年來,極嚴重的新生兒胎便吸入症候群已經較為少見!不過,每年仍有少許的新生兒因為罹患嚴重的新生兒胎便吸入症候群,而導致呼吸衰竭,甚至無法存活!

 

 

為何胎兒會在子宮內提早解出胎便?

  一般而言,新生兒大多是出生後24小時內解胎便的,那麼為什麼罹患胎便吸入症的寶寶會在子宮內受到窒息的壓力而解出胎便呢?許多的原因跟母體及胎盤、臍帶狀況是相關的。

 

  當胎盤因為懷孕過久(超過41週),或長期妊娠高血壓而使胎盤逐漸鈣化、臍帶脫垂壓迫,道致供給寶寶營養的能力喪失;或是母體有胎盤早期剝離、有羊膜絨毛膜炎,或是母親有進行中的泌尿道感染、全身性疾病,這些種種的原因都可能導致寶寶迷走神經的刺激而導致胎便提早解出。當然也有部分成熟的健康胎兒會在沒有任何造成窘迫的原因下解出胎便。

 

  胎便的成分十分複雜,除了膽汁、膽炎、胎脂外,還有許多刺激而黏稠的物質,一旦吸入寶寶的肺部,就會造成很嚴重的肺部發炎與小氣道的阻塞。

 

胎兒解胎便於羊水中的11項危險因子

1.過期妊娠
2.胎盤功能不足
3.孕婦高血壓或子癇前症
4.孕婦糖尿病
5.胎心音異常
6.胎兒生長遲滯
7.胎兒生理評估異常
8.孕婦抽煙
9.羊水過少

10.藥物濫用

11.感染:如羊膜絨毛膜炎

 

 

胎便吸入症候群的症狀&危險性

  嚴重的胎便吸入症候群,有3〜5%的患者會因此死亡。胎便吸到肺部會經由下列管道來傷害肺功能:(1)呼吸道阻塞造成嚴重的氣胸;(2)肺部的化學性發炎;(3)肺部血管收縮造成持續性肺動脈高壓。胎兒吸入胎便的多寡、濃度及時間長短,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常見新生兒的症狀為出生後數小時之間產生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呼吸時肋間凹陷缺氧、膚色發紺、活力差、血壓降低等,輕則幾天就痊癒,不會有後遺症;嚴重者則可能引起氣胸、肺炎、酸血症、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最後導致呼吸衰竭、休克及死亡!

 

 

「胎便吸入症候群」的預防&治療

  當羊膜破裂、羊水流出時,若發現羊水裡面有濃稠的胎便,是否有任何處置可以預防胎兒把胎便吸入肺部?這個答案取決於寶寶出生的狀況。根據新生兒急救準則,若甫出生的寶寶有著很好的哭聲與活力,即便羊水中有胎便染色,並不需要做任何氣管抽吸的動作,只需由小兒科醫師在寶寶出生後12小時之內密切觀察其呼吸與生命徵兆,一旦出現呼吸窘迫的現象,就立即轉入有新生兒加護病房的醫院做後續的治療。

 

  但是,若胎便染色的寶寶一出生即發現呼吸、活力欠佳,此時應該立即由小兒科醫師介入,在不給予任何刺激的狀況下,馬上放置氣管內管並連接胎便吸引器,立即把氣管壁上的胎便抽吸乾淨,然後後送寶寶至新生兒加護病房做後續的照顧。

 

  至於已經造成胎便吸入症候群的寶寶,治療方向以保守症狀治療為準則。入院的寶寶會抽血檢測血中氧氣濃度與酸鹼值、血中白血球與發炎指數,並給予預防性抗生素3〜7日,有呼吸窘迫的寶寶,輕則給予氧氣治療,嚴重者需給予經鼻正壓呼吸器或是插管治療,若是進入呼吸衰竭或是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緊急狀況,則需給予高頻呼吸器、吸入型一氧化氮,甚或是用葉克膜來維生。

 

  住院的寶寶會定期追蹤胸部X光以判斷肺部發炎程度及有無氣胸,嚴重氣胸患者則需插胸管引流。

 

 

會產生後遺症嗎?

  輕度的胎便吸入症候群患者是不會留下後遺症的!肺部受到的傷害會隨著時間與肺泡的再生而完全修復。然而,若胎兒解出胎便的原因是因為在子宮內有嚴重的缺氧窒息,則胎兒就有可能因為產前的狀況而產生缺氧性腦病變,依缺氧與腦傷的程度而造成新生兒抽筋、發展遲緩,甚或是腦性麻痺兒等後遺症。此外,嚴重胎便吸入症候群的寶寶若持續低血氧與低血壓,也會導致心肺衰竭與缺氧性腦病變。

 

 

專業醫師的建議

  簡單來說,若是胎兒已在羊水中解出胎便,除非母體有破水,不然是很難在產前發現的!但是若母親流出的羊水確定有濃稠的胎便,這時胎兒發生胎便吸入症的風險就大大的增加,此時產婦需要密切偵測胎心音、胎動與子宮收縮的變化,一旦胎心音異常或有胎兒窘迫的證據,就需要立即進行剖腹產,即刻把胎兒取出,以免胎兒窒息時間過長,把過多胎便吸入肺部。

 

  另外,需要專業的兒科醫師在寶寶娩出時待命,當寶寶出生狀況不佳時,立即給予插管與胎便抽吸,並後送加新生兒護病房做後續的治療!

 

 

 

洪依利

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桃園敏盛醫院兒童暨青少年醫學部主任

現任:國泰醫院小兒科暨新生兒加護病房專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輔仁大學醫學系部定講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蕃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