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與防輻射‧媽媽寶寶有一套!


媽媽寶寶雜誌 更新日期:2011-04-08 記者:文/林文涵;採訪諮詢/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






地震」,不僅讓一般民眾感到萬分驚恐,對於身懷六甲的孕媽咪及家有小孩的媽咪來說,更是聞之色變。



然而,對於孕媽咪和懵懵懂懂的小孩來說,在遇到地震發生時,又該如何防範、逃生呢?有句話說:「多一分防範,便可少一分災害」,正確的防護對於保障生命安全,減少人員傷亡是極為重要的一環。



日本東北地區的宮城縣北部3月11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9.0的強震,並引發10公尺高的恐怖大海嘯,隨後,也引發坐落在福島的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這雪上加霜的種種災難,更警惕世人,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輕忽的。



Part1常識篇 地震發生前‧防震常識不可少







前不久發生的紐西蘭地震,有因電視倒塌而壓死小嬰兒的不幸。對此,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教授馬國鳳表示,家中有孕婦或爬行、學走路的年幼寶寶都應特別留意!



她建議,大型、具重量或較為危險的家具、電器及物品,如:書櫃、電視、熱水器及花盆等都應固定好,同時也要注意書本的收存,最好能改以有門的書櫃擺放書本,收納物品時也應避免愈堆愈高,並將較重物品放置於低處,以避免地震發生時,家具、電器或物品掉落下來,而壓傷孕婦或寶寶。


此外,家中應備有乾電池、手電筒、收音機、急救箱、乾糧等急救用品,並集中收納於救急袋內,放置在家人都知道的固定處;平日應熟悉住家附近,那裡是最好的避難場所,預先清楚逃生路線;家屬間應互相約定發生地震後應該如何聯繫及集合的處所;建築物勿任意違法加蓋,或拆除牆、柱、樑,以免破壞房屋結構。



Part2逃生篇 地震發生時‧「三角空間」保安全








國人從小到大,在防震演習中,老師總讓學生躲在課桌下。馬國鳳教授表示,當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家具壓毀,如果人躲在其中,反而容易因為被擠壓而造成傷害,但若能以「比家具低的姿勢,並將身體拱起來」,躲在堅固的家具旁邊,讓家具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道,使得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三角空間」,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則能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馬國鳳教授呼籲,地震發生時,若處於以下各種不同的環境裡,也有不同的逃生自保守則。建議大家平日應多充實相關知識或參與防震演練,地震若發生時,才能冷靜應對。



‧ 在住家等室內環境時:當地震發生時,不論震度大小,為避免發生間接的災害,都應先關閉所有的火源,包括電源和瓦斯,並將大門或窗打開,避免出口因地震變形而無法逃生;同時,應遠離窗戶、玻璃及高的家具,迅速以比家具低的姿勢,並將身體拱到最小的狀態,躲在堅固的桌子、床或家具旁邊,隨手以枕頭、座墊保護頭部;若居住在高樓者,則不宜搭乘電梯或走樓梯逃生,應立即以自家安全處做躲避,以免受困於電梯或樓梯中。


‧ 在戶外時:發生地震時若正於戶外,應儘速到空曠處,並遠離可能掉落的招牌、花盆或玻璃等;如正走在天橋、地下道,應儘速離開;避免聚集在高層建築及高壓輸電線下方;若在山區,還要注意山崩和滾石,可尋找地勢較高處躲避。



‧ 行車中:開車時若遇到地震,也要趕快離開車子,立即以比車子低的姿勢,並保護頭部,躲在車旁,若有掉落的物品壓在車上,可形成一塊生存空間,不致直接撞擊人身,增加存活機會;切勿繼續留在車內,以免倒塌下來的物品壓在車上,造成傷害。








‧ 睡眠中:應立即尋找就近的桌子或床等堅固家具做躲避,並以比家具低的姿勢,將身體拱到最小的狀態,躲在堅固家具旁邊,隨手以枕頭、座墊保護頭部,並注意天花板可能掉落之物品(如燈具)。




‧ 在百貨公司或大賣場等公共場所時:在百貨公司等公共場所時,孕媽咪切勿過於慌張,應立即找堅固的平台或收銀台躲避,隨手以衣服或攜帶物品保護頭部,並注意掉落物(如瓶瓶罐罐)。



孕媽咪和小寶貝‧逃生小叮嚀



倘若地震發生時,孕媽咪、小孩和一般民眾的逃生方式大致相同,但提醒孕媽咪應特別保護肚子及頭部的安全,並留意自身狀況及體力;而小孩容易在地震發生時受到驚嚇,所以,除了安全外,也要特別注意情緒的安撫。



Part3觀念篇 多一分防範‧少一分災害



面臨著地震潛在的威脅,人們必須學會自救技能,尤其是孕媽咪及小孩,在地震發生的時候,由於體力有限,可能比男性更害怕、恐懼。馬國鳳教授表示,國人對於地震甚感恐懼,因而往往會排斥面對,自然地對於防震較缺乏警覺性,若大人對於地震的態度是謹慎、重視且嚴肅的,並能用正面的態度來看待,必定能間接地影響小孩。



對於年紀幼小的寶寶來說,父母可以從相關故事中引導防震的知識,年紀較長的小孩,則建議不論是在學校或家庭中,都能定期做防震避難演練;家庭成員若具備充分的防震常識及緊急應變能力,加上地震發生時正確的逃生方式,必定能將災害所帶來的震撼降到最低。



Part4進階篇 「輻射」危害知多少



日本大地震引發的核能發電廠輻射外洩事件,引起世人關注!台北慈濟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鴻運表示,目前台灣地區總共有三座運轉使用中的核能發電廠,若發生輻射外洩或日本輻射物質飄來台灣時,第一時間的自我防護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孕婦和小孩也應特別防範。



輻射的來源



輻射,其實在自然環境中是無處不在的,熱、光及家用的微波爐都會發出某種形式的輻射。至於天然存在於地球土壤中的鈾、釷和鐳所釋放出的輻射劑量,一般認為對人體是無害的。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的資料指出,在日常中我們的身體均暴露在微量的輻射中,其中百分之八十來自於自然環境,其餘百分之二十則來自人為輻射源,主要是源於醫用X射線。


對於日常生活較為常見的輻射來源與劑量,陳鴻運醫師亦提出以下參考數據:



生活常見輻射來源與劑量



輻射來源 輻射劑量 每天看電視一小時 0.015 mSv

乘飛機往返台北紐約一次 0.156 mSv


胸部X光正面;正面+側面 0.06~0.25 mSv
常規頭部電腦斷層 2 mSv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男性:0.6 mSv,女性:1mSv
台灣民眾每年天然輻射 約2 mSv
診斷性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CTA(CT640) 3~8 mSv
每天抽一包煙罹癌風險度~相對於輻射劑量 10 mSv
核子醫學PET/CT檢查 約20 mSv
核子醫學心肌灌流檢查 約20 mSv
(部分資料來源: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若不慎暴露在輻射環境中,可能會有哪些症狀?
陳鴻運醫師表示,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可以從輕微影響,如:噁心、嘔吐、腹瀉和皮膚傷害等,到嚴重的致命,如:癌症和死亡,其對身體傷害的程度取決於人體吸收輻射的劑量、輻射的類型、暴露的途徑,和時間的長短。



「輻射」若來‧自保4要訣



如果台灣發生輻射外洩或日本輻射物質飄來台灣時,該怎麼自保呢?
1. 自保的首要法則就是「少出門,多待在家」,尤其是懷孕的孕媽咪應特別留意,以確保自身及腹中胎兒的健康。
2. 碰到輻射污染時,若要外出,應將全身以衣物包覆起來,外出時要穿長袖、長褲、配戴帽子、口罩及手套,下雨則要撐傘。
3. 若擔心遭受輻射污染,宜尋求專業人員協助或立即就醫;建議多吃含碘的食物,如:海苔或海帶,做為預防;必要時,需經由醫師開立處方箋後,才能服用碘片,切勿任意自行購買服用。
4. 孕媽咪及嬰幼兒是核輻危害時的高危險族群,其碘化鉀藥劑的服用需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指導下謹慎服用,千萬不可自行服用含碘的食物,反而造成甲狀腺機能的傷害。

~原文刊載於2011年04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www.mombaby.com.tw閱覽


引用: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110409/33/2pk8t.html?type=new&pg=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蕃茄媽 的頭像
    蕃茄媽

    鳥松-蕃茄媽的部落格

    蕃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