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月子坐得好 媽咪人不老

嬰兒與母親 4月號 NO.414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總醫師 吳建東
攝影/Julia baby(02-25858282)
梳化/蔡琇惠
模特兒/可愛妹妹裴芯、漂亮媽咪玉文


生產過程 對媽咪的身體而言
好像經歷了一場大變動
不僅身體變得更為虛弱
還必須適應有寶寶的新生活
因此無論是站在西醫或中醫觀點
皆主張媽咪至少需坐月子調養一個月
除了可恢復、修補之前所流失的營養
還能幫助調整體質 讓身體比從前更健康


補充精、氣、神


幫助補充營養回復元氣
女人生產的過程,彷彿經歷了一場身體的變動,骨盆、子宮頸必須擴張成可以通過一個胎兒的管道,體內荷爾蒙不斷改變,連帶著全身筋骨及器官、五臟六腑也受影響,變得異常鬆散、脆弱,容易受傷或扭傷,更嚴重的是,容易被四周環境之中的風、寒、濕邪所侵襲,產生關節炎、筋骨酸痛、寒痛等感覺。除此之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總醫師吳建東指出,就中醫的觀點來說,生產之後,是女人調理身體相當重要的一段時間,因為懷孕的過程中,媽咪將大部分的身體營養透過臍帶提供給胎兒,自己也會流失許多養分,不僅氣血耗損,還有可能導致頭暈腦脹的狀況,因此產後的媽咪一定要坐好月子,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幫助身體恢復元氣、調整體質,讓身體變得比生產之前更好,再者還能幫助產後的傷口迅速回復,特別是剖腹產的媽咪。
坐月子必須掌握的四大要點
產後最常發生的狀況像是頭暈、肌肉僵硬、便秘等等,吳建東醫師表示,以中醫的觀點,坐月子要把握的重點大概有以下四項,雖然說現代的環境設備已比從前進步許多,不過遵循過去古老的智慧,適時加入現代觀點,仍有其益處:
1. 慎寒溫
隨著室內濕度、溫度變化,媽咪穿著的服裝與室內所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適當的調整,讓室內溫度保持在25~26℃之間,溼度約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 適勞逸
剛生產完的媽咪會感到虛弱、頭暈、乏力,因此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不過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 2小時為限,並且避免長時間的站立,以免出現腰酸背痛、腿膝踝關節疼痛等症狀。等到身體恢復狀況更好時,可開始進行適度的運動和休息,對惡露排出、筋骨和身材的復舊有所助益。
3. 勤清潔
頭髮、身體要清洗,以保持乾淨,避免頭皮毛囊發炎。不過這與我們過去所認定「坐月子期間不能洗頭洗澡」的觀點大不同,事實上古代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設備,因此孕婦容易受到風寒而感冒,不過現在室內都有電暖器,因此產後第二天如果頭不暈,且身體狀況良好,就可以開始洗澡,產後5~7天可以洗頭,不過記得洗完頭後要馬上吹乾,以免日後偏頭痛找上門。
4. 調飲食
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重,不吃冰冷生冷食物,避免食物不潔造成腸胃不適,並根據個人先天體質的虛實寒熱,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來設計菜單比較妥當。如果產後哺乳不順,惡露排出狀況不佳,或者有感冒、頭痛、口苦、口破、皮膚癢、胃痛、失眠、盜汗...等狀況發生,必須請教醫師改變飲食或藥物。

坐月子應忌口的食物和應增加的營養
吳建東醫師表示,坐月子期間最重要的是攝取足夠的營養,而非吃到過量,採取三餐定量或者少量多餐的方式為佳,吃太多其實並無所助益,他則提出一些應忌口的食物和應增加的飲食營養原則:
No
寒涼:溫度過低、食材屬性偏寒則不要吃,像是白蘿蔔、瓜果類。
辛辣:大家最喜歡用來進補的麻油雞,烹調過程中酒精要完全揮發,否則會太辛燥,反而讓傷口不容易復原。還有像是麻辣鍋也絕對不能吃。
油膩:像是豬油、三層肉、內臟的脂肪都過多,會讓身材難以回復。還有像是糯米也會讓媽咪感覺難消化而脹氣。
Yes
蛋白質:像是蛋、奶、肉、魚、豆類等優質蛋白質,可幫助傷口修復。
纖維質:必須增加高纖維質的攝取,多吃新鮮蔬果,也可喝一些蜂蜜水、優酪乳、鮮奶。此外,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腸胃蠕動。
鐵:懷孕期間幫助胎兒造血,以及生產會大量失血,因此要多補充鐵質,像是紅肉、豬肝等等。
鈣:有一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是因為胎兒發展骨骼、指甲等都會吸取媽咪的鈣,因此可多喝牛奶,吃一些小魚乾補充鈣質。
水分:從湯品中攝取為佳,採取溫補,還可幫助發奶。


發奶品、生化湯 喝對方式和時機
關於發奶,是每個媽咪都很關心的問題,看著自己擠不出乳汁,不只擔心寶寶無法喝到珍貴的母乳,也擔心乳腺發炎問題。吳建東醫師表示如果想要發奶,則有以下三個要素:
1. 脾胃健全:脾胃吸收的養分是奶水產生的來源。
2. 肝氣順暢:因為肝的經絡正好通過乳房。
3. 乳腺暢通:如此才能讓乳汁順利排出。
基本上可以發奶的食物都富有蛋白質、熱量、水分,才能達到此效果,因此媽咪們產後若想發奶可多吃這類食物,在蔬果方面可補充葛根、高麗菜、蕃茄、紅蘿蔔、青江菜、山藥、豆類、花生、糙米、胚芽米,肉類方面可吃雞、魚、瘦肉、蛋等等,因此常聽到的花生豬腳湯就成為最佳的發奶湯品,但是它的熱量比較高,因此最好一天喝一次就好。
此外,惡露的排出狀況也是產後媽咪必須留意的,惡露大部份都是血液成份,前三天是鮮紅色的,慢慢會變成暗褐色,最後會變成白色透明,此時子宮內膜已經開始恢復、增生,上面有一些表皮細胞會掉出來,惡露排出的時間從1星期~1個月不等,媽咪必須時時觀察惡露的情形。以中醫的觀點而言,喝生化湯可以幫助排出惡露,不過您知道喝生化湯正確的方法嗎?吳建東醫師表示,生化湯是由當歸、川芎、甘草、桃仁、炮薑五味組成,屬於比較燥熱的藥材,具有幫助產後血虛、補血去瘀的效果,並可推動血液循環順暢,避免惡露滯留,簡而言之就是「生」新血、「化」舊瘀,因此用處極大。一般而言,自然產的媽咪產後大約喝7~14帖,剖腹產的媽咪則需約喝5~7帖,喝的時機方面,吳建東醫師表示產後第一天其實就可以開始喝,但若喝到惡露和血塊都已經停止排出,那麼就可不用服用。更重要的是,生化湯也並非人人都能喝,如果您是屬於天生體質較為燥熱的人,那麼就不可喝太多生化湯,否則會產生口乾舌燥、流鼻血、盜汗、發熱等火攻心的狀況。因此媽咪若不知道該喝多少量的生化湯,建議可先由中醫師把脈確認,再聽從建議服用。
結論
媽咪懷孕、生產的過程,荷爾蒙的改變讓全身的關節與骨盆都會變鬆,造成關節、韌帶鬆弛,並持續到產後3~5個月,加上懷孕期間內臟的擠壓,以及在生產的過程中,肌肉與韌帶難免會拉傷,或者是剖腹產後傷口的壓迫,都會造成肌肉與韌帶鬆弛,因此除了關節保暖、勿碰冷水、多臥床,戴護腕、護膝等可以改善。此外,也建議媽咪多做凱格爾運動來改善,因為凱格爾運動具有很好的提肛功能。
專家小檔案
吳建東
學歷:
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
現任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
台灣中醫家庭醫學醫學會候補理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總醫師


引用: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6B8287311C2B7A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蕃茄媽 的頭像
    蕃茄媽

    鳥松-蕃茄媽的部落格

    蕃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