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注意力的9個方法


 


即使注意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但透過後天的加強與訓練,依然能有所提升!方法很多,家長可視孩子的情況與能力表現,選擇合適的方式。不過,要提醒父母,別操之過急,也不要把標準訂太高,孩子終究還小,只要現在的這一刻比上一刻好,今天比昨天好,就要為他拍手或給個擁抱鼓勵他「有進步」。持之以恆的進步,才是真正的學習目標。


一般而言,過動或注意力不足傾向在三歲後比較容易診斷出來,這是因為在診斷的標準上,兒童的行為表現需要在兩種以上的環境都有出現,才算表示這樣的行為是兒童的特有行為,即為穩定的行為表現。由於在三歲前,孩子多未上幼兒園,所表現的行為都是在家中發生的,而且在家中的行為本來就有比較亂的表現,這是可接受的,但仍有些珠絲馬跡可以看出是否有過動或注意力不足的傾向,並提前給予適當的訓練和規範。  
她說,如果在三歲前就有以下情形發生,家長們可能要多注意囉!

‧   
在他熟悉的環境中,即使出現陌生人,也一樣跑來跑去、動來動去。

‧    去大賣場時,常四處走動,不注意時可能就不見了。
‧    在家吃飯時,不能乖乖坐在椅子上。
‧    面對面跟他說話時,眼睛四處看四處飄。



 


方法1 規律的作息


 


由於幼小的身心還在發展,透過規律的作息可協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生理時鐘,


 


高雄榮民總醫院臨床心理師李欣怡指出,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玩、看書、運動


 


或吃飯,有方向可依循,也可減少不適當的行為出現在不適當的時間裡。她提


 


醒父母,在建立規律生活之前,需要先規劃生活的空間,如吃飯區、圖書區或


 


遊戲區等,才能在對的地方做適當的事。養成習慣後,對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


 


發展有莫大幫助,而且也使父母易於觀察孩子在何時處於精神最佳狀態,以利


 


安排學習活動。


 


1.不論睡覺、起床或吃飯、洗澡、玩耍等,都應定時(偶爾有些許彈性未嘗不


 


可),不要每天進行的時間都不一樣,以減少孩子的混亂感。


2.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心智科主治醫師何淑賢建議,即使大人用餐時


 


間與小孩不同,仍可在大人用餐時,讓孩子坐在餐椅上,吃點點心,感受大人


 


用餐氣氛,並逐漸熟悉時間與規矩。


3. 李欣怡心理師表示,訓練時,絕對不要同一時間做不同的事,而每段時間都


 


是有彈性的,需依孩子的狀況調整時間長短。


 


 


方法2 均衡的營養


 


腦部的神經發育需要均衡的營養做為基礎,才能讓腦部網路的連結更好!各種


 


營養素都有其作用,不宜過分攝取某項單一養分,因為許多營養成分之間有密


 


切的相互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攝取均衡養分。


 


1. 慢慢地跟著吃成人食物,父母應把握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含五穀根


 


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蛋豆魚肉類、奶類及油脂類。多樣化的食物選擇讓飲


 


食更均衡,避免經常吃同一種食物,而是在每大類食物中變換不同的組合。


2. 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食品,由於咖啡因會引起亢奮,讓幼兒躁動不安,一定


 


要避免食用。通常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不只咖啡,奶茶、可樂、巧克力等都含


 


有咖啡因,父母務必要為孩子把關。


 


 


方法3足夠的睡眠


睡得好,精神好,情緒穩定,白天時才有良好注意力!尤其嬰幼兒在睡眠中仍


 


在進行學習與認知,加上睡眠期中有50%的睡眠時間為快速動眼期,正是嬰幼


 


兒重組資訊所不可或缺的時間,因此,務必要讓嬰幼兒不只有足夠的睡眠時


 


間,也有良好的睡眠品質。


 


每個孩子的睡眠需求不同,有的長,有的短,一歲以上的學步兒一天通常還是


 


需要約1015個小時,除夜間睡眠外,上午和下午各小睡一段,白天如果睡太


 


多,晚上就難入睡,難免連帶影響大人的休息品質,父母在這時就必須調整孩


 


子白天的活動型態,讓孩子多活動以減少睡眠時間,晚上則加強營造睡覺氣


 


氛,協助孩子入眠並能一夜好眠。


 


方法4 按照孩子的步調


孩子的能力發展不盡相同,父母很多時候也未必了解孩子的發展到何種地步,


 


這時不妨多觀察孩子的表現,羅文喬建議,如果明顯看出是孩子所喜歡的活


 


動,就讓他玩久一點,這其實正是他展現注意力的時候。另外,視孩子的速度


 


調整自己的腳步,畢竟年紀小的孩子動作還不靈活,本來就很難跟上大人的腳


 


步,與其催促他,不如放慢自己的腳步。


 


方法5父母以身作則


孩子最初的學習對象就是父母,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卻邊看電視邊吃飯,


 


孩子也很難不學父母吧?想要孩子專心,父母就得從自己做起,如好好從頭到


 


尾完成一件事,而不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要孩子專心做什麼事時,應陪著


 


做,不是自己卻在客廳看電視、大聲談笑……,別讓孩子有「爸媽可以,為什


 


麼我不可以」的想法,才有助於他達成各項學習目標。


 


方法6動靜皆有的活動


孩子出自對活動量的需求,天生就愛活蹦亂跳,但也未必靜不下來,透過動靜


 


皆有的活動,讓他感受活動的差異與節奏,慢慢調整自身的心情,既可適度發


 


洩體力,也能得到充分休息,然而在過程中需給孩子緩衝期,好讓他的心理有


 


所準備。郭恆祺建議,在動靜活動轉換過中,可放點輕柔音樂,讓孩子慢慢靜


 


下來。


 


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要到處探索,不停地爬上爬下,許正典醫師指出,讓孩子


 


活動個十來分鐘,就慢慢導引他「休息」以從事靜態活動。他建議的動態活動


 


有游泳、丟(滾)球、攀爬與玩沙等;靜態活動則為看故事書、下棋、玩撲克


 


牌或塗鴉都可。


 


方法7 多從事戶外活動



現在的小孩多住在「水泥叢林」中,活動空間不大,很難讓他有足夠的空間伸


 


展四肢,該消耗的電力沒用完,自然會動個不停,這時,走到戶外動一動吧!


 


住家附近的社區公園也好,大型公園或野外也不錯,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


 


氣,對大人小孩都好,同時,讓蟲鳴鳥叫進入耳朵、花草樹木映入眼簾,都是


 


對孩子不錯的刺激。翁菁菁醫師提醒父母,少帶孩子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吵雜的環境有礙孩子的情緒穩定度,加上公共空間是傳染病的溫床,易讓抵抗


 


力差的小孩生病。


 


1. 當孩子會走路後,更需要足夠的空間讓他活動、探索,戶外正能提供孩子完


 


全活動的空間,特別是公園的遊樂設施,如溜滑梯或搖搖馬等,在安全無虞的


 


前提下,就讓他盡情的玩吧,對促進肢體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因為玩的


 


孩子多,要玩的人必須先排隊,順道還可學習「輪流」的規矩。


2. 有機會更是要帶孩子去以自然景物為主的森林遊樂區或國家公園,豢養動物


 


的動物園也不錯,趁機認識花草鳥獸,培養觀察力的同時,因為很多東西都是


 


孩子陌生的事物,更加能吸引其注意力。


 


方法8找出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產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條件!最了解孩子的應該是父母,善用自身的


 


觀察力從孩子的反應找出令他有興趣的事物,興趣愈濃,穩定、集中的注意力


 


愈容易形成,才能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然孩子的專注時間不長,但若真正碰到


 


讓他有興趣的東西,不論是高興的表情或投入的時間,都會與不感興趣的事物


 


有明顯差別,父母若能掌握喜好的差異,做為學習時的誘因,甚至在教養時,


 


偶爾也能以「剝奪」當做處罰。如孩子喜歡玩小火車,哪天不乖需要處罰時,


 


就是「不准玩小火車」。


 


方法9讓大腦有歇息的機會


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氧氣,父母千萬別認為孩子長時間進


 


行的學習活動,就是注意力的展現,事實上,學習效果會隨時間增長而遞減,


 


精神也會逐漸分散。大人都知道「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孩子也是,給


 


他充分休息的時間,適時搭配肢體活動,讓大腦能夠時時保持在最佳狀況,既


 


能做好某件事,又不會過度疲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蕃茄媽 的頭像
    蕃茄媽

    鳥松-蕃茄媽的部落格

    蕃茄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