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登載於2007.09.10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文/張容毓
晚上十點,一歲的安安發高燒,全身癱軟地被抱進小兒急診 時,媽媽的手還塞在安安的嘴巴中,看來剛發生過抽搐。我們馬上請媽媽將手指頭移開,並將安安側身躺下。
媽媽說,安安這幾天出現感冒症狀,剛剛玩耍時突然間眼球上吊,嘴唇發紺,接著手腳開始抽搐。
經過一連串神經學檢查,結果均正常,我告訴媽媽這可能是六個月到五歲的孩童常發生的熱性痙攣,高峰期約一歲半左右。每一百個小孩,就有三到五個會有這樣的經驗。
當小孩發生熱性痙攣時,最重要的是維持呼吸道暢通。可讓孩子側躺,頭向後仰,這樣的姿勢,確保孩子發作時不會咬到舌頭,同時清除現場的危險物品。千萬不可強塞任何東西入口或強迫撬開口腔,以免造成彼此的損傷,只要用手或衣物保護頭及四肢即可。
熱性痙攣是高燒時合併出現抽搐,一般分為單純型及複雜型兩種(如附表)。由於是突然發作,再加上抽動過後,孩子會昏迷一陣子,所以常令家長不知所措。
附表:熱性痙孿的區分
單純型的症狀表現 | 複雜型的症狀表現 |
發生年齡常介於6個月及6歲之間 | 發生年齡小於6個月或大於6歲 |
一次痙攣在15分鐘以下者 | 一次痙攣在15分鐘以上者 |
痙攣時肛溫為39℃以上者 | 痙攣時肛溫在39℃以下者 |
痙攣常發生在開始發燒後 24小時內者 | 痙攣常發生在開始發燒後24小時以上者 |
全身性的痙攣表現 | 為局部性痙攣表現 |
同一次的發燒常導致一次的痙攣現象 | 同一次的發燒導致兩次或兩次以上的痙攣 |
單純型熱性痙攣是良性的抽搐,抽搐在幾分鐘內就會停止,並不會影響腦部正常功能。
即便是複雜型熱性痙攣,並非就等於未來有癲癇,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孩子之後會發展成癲癇。少數病人例如複雜型熱性痙攣合併孩童發育遲緩,地處偏遠不便就醫者或照顧者無法面對孩子再一次的發生痙攣,則可考慮給予抗癲癇藥物。
但是很多疾病也會以發燒合併痙攣來表現。例如:癲癇、腦炎或腦膜炎、部份急性腸炎。所以診斷熱性痙攣主要是靠臨床表現,同時追查是否有其他重大的疾病,必要時必須做脊髓液的檢查,或安排進一步影像學檢查,以了解是否有其他異常。
(本文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