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理我
案例:二歲多的小明在社區的遊戲室裡總是自己一個人在一旁排長長的積木,媽媽很挫折地跟別人描述,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像是陌生人,無法建立像其他母子間那種微妙的親暱感,平常跟小明笑或叫他,他也不回應,眼神也都不看她,平常玩玩具的方式也很單調,只喜歡排小車車,積木也只會排長長的;個性總是很固執,每次回到家,一定要把全家人的鞋排好才進門,若爸爸加班還沒回家,他看不到爸爸的皮鞋就會大吵大鬧,不肯進門,常常引起鄰居的側目;小明無法正確表達他的需要,目前的語言僅止於模仿他人說一些簡單的語句,其中很多都是廣告台詞或聽CD時學到的,無法有效地與他人切題的對話,問他幾歲?他總是回答『你幾歲』或是自言自語地講其他不相干的句子,或是讓媽媽趕快替他回答。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精神科陳世哲主任表示,小明的例子很明顯是屬於醫學上自閉症(Autism)的診斷,自閉症的孩子在三歲之前就會出現很多明顯的症狀及問題,包括社會互動障礙、溝通障礙、感覺調節功能缺失、動作協調與動作計畫功能缺失、行為缺乏組織、情緒與情感障礙。 陳世哲主任特別提到,家長往往有一些錯誤的觀念,認為孩子的自閉症是因教養不當或家庭關係不和所致。其實,自閉症並不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夫妻關係失和,或心理創傷所導致的疾病,而是一種腦部神經功能損傷所導致的疾病,其確切的損傷部位及原因目前仍不確知。目前有研究指出可能是所謂的「鏡像神經元」的功能缺陷所造成,鏡像神經元的功能有動作的理解、模仿、了解意圖、同理心、語言的發展,而這些都是自閉症患者有缺陷的項目。雖然如此,但自閉症是有個別差異的,所以要視其主要缺陷進行介入治療。 陳世哲主任指出,雖然自閉症是無法治癒的終生性疾病,但若在早期發現,早期進入早期療育系統的診斷及治療,將能大幅改善孩子的問題,像在職能治療的介入,會先與孩子建立關係並處理孩子發展遲緩的部份,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用正確且多元的方式進行遊戲,甚至在孩子狀況更進步後,還可加入情境式的團體治療活動,好讓孩子可以盡量將所學類化到一般的生活中,但這一切都須仰賴家長的配合及支持,在回到家後,仍持續利用與治療師所討論的方法及技巧來幫助孩子,以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
本文作者【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精神科 陳世哲主任】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