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酸甜好滋味 柳橙
柳橙是台灣種植最多的甜橙品種,原產於中國大陸廣東省,約在西元 1930年引入台灣。它是常綠小喬木,果實為柑果,呈圓形或長圓形,成熟時,果皮橙黃,不易與果肉分離,頂部有一圈圓形印痕,因此又稱為「印仔柑」。
台灣柳丁又稱柳橙,民國50至60年代,台灣柳丁產量漸漸提升,民國77年台灣柳橙的產量最高峰達到23萬噸。台灣柳丁種植面積逾1萬公頃 ,主要產地以雲林、台南、嘉義、高雄、南投為主,每年的11月至翌年1月為盛產期,年產值約20億元。
柳丁是台灣秋、冬季經濟果樹。果實香甜多汁,果肉也是橙黃色,味道香甜,其含有豐富的纖維質、維生素A、B、C、及鈣、磷等礦物質等等,柳丁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但要連果肉吃效果才看得見。
由於柳丁皮有豐富的精油,可以把它曬乾,拿來泡澡就是很好的芳香劑。果皮也可用來清除瓦斯爐上的油漬,是天然的清潔劑。
選購方法
選購柳橙時,挑選果實呈圓型,硬度較高,果色呈深橙黃色,色澤鮮艷自然,果皮細緻且香氣濃郁者為佳。
保存方式
柳丁保存時間比一般水果久,但買回來先不要用水沖洗,蔬果碰水會縮短保存時間,建議可放在通風處約3~4天,儘快吃完。若真的吃不完,可放冰箱保存,較能保留柳丁水分。
‧大吉大利之果 椪柑
每逢過年期間,是椪柑盛產的時期,橘綠色鮮艷的外皮、澄透透多汁酸甜的果肉,以及討喜的外型,象徵吉祥好運的椪柑為年節最受歡迎的果品。椪柑 ( Citrus Poonensis) ,又名 橘子、 凸柑、 柑橘 、潮州柑,台語稱作柑仔。 科名為芸香科 (rutaceae ) , 屬性為多年生的常綠果樹 。
椪柑原產於印度 中部, 後經中國嶺南地區引進栽培,椪柑的由來,是因其近蒂頭的一邊,肩部之處膨起,異於其他柑類,於是以閩南音稱這種膨起的柑為「椪柑」。依據考據,台灣椪柑是一七九六年自嶺南移植於新竹縣新埔鎮為最早。
台灣地區椪柑的栽培面積廣大、產量豐富,相對價格也比其他國家便宜,加上甜蜜多汁、果肉甜美、品質優良,多以外銷日本、香港、加拿大、東南亞為主。椪柑的生長地形適合於海拔三、 四百公尺 排水良好、水質優良的山坡地上,目前 產地主要集中在台南東山、嘉義梅山、雲林古坑、台中豐原、彰化員林、苗栗卓蘭一帶,是目前台灣主要的果樹產業。
椪柑主要盛產期為每年的 9 ~ 12 月,柑 橘類的營養成分很高,含有蘋果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且有維生素 A 、 B 、 C ,以及幫助吸收維生素 C 的維生素 P ,有助於身體的新陳代謝。
選購方式
如果是在水果攤購買,椪柑宜選皮色橙黃鮮豔,手感較重且臍部要凹陷平廣者,口感較甜;若喜歡較酸的口感,則可趁皮色青綠時搶鮮。桶柑則要選皮薄、手感重、果蒂較細者為佳。
保存方法
椪柑產季在冬季,天冷較不易壞,所以不需特意放在冰箱保存,建議買回家後只需放在通風處即可,當然,還是得趁鮮品嘗味道最佳。
‧窮人的奶油 酪梨
酪梨原產南美洲北部、中美洲及墨西哥。中美洲原住民已經享用了酪梨數千年之久,因其粗脂肪高,質地似奶油,故被稱之為「窮人之奶油」,又酪梨具有特殊的乳酪香味,故有「森林的奶油」的美譽。台灣於1918年起就陸續引進試種,主要產地分佈於台南大內鄉、麻豆鎮、佳里鎮、及嘉義竹崎鄉等地。早熟品種於6至8月採收,中熟品種於8至10月、晚熟品種於12至2月採收。
酪梨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纖維、維生素A、B1、B2、B6、C 、鈉、鉀、鈣、鎂、磷、鐵、鋅等豐富營養。現代研究酪梨適合素食者在蛋白質的營養補充,因含有豐富的不飽合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及預防心肌梗塞的作用。另外酪梨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可溶與不可溶纖維等,可幫助消化,有利排便外,適合孕婦、小孩、老人食用,酪梨與魚、核桃等同列增加記憶的食品行列,所以農政與學術單位甚而將酪梨取別名為「幸福果」。酪梨可緩和血糖的升高,減緩腸胃吸收糖分的作用,因此很適合血糖高或是糖尿病患者食用。
酪梨雖具有多種保健功能,但屬於熱量較高的水果,100公克就能提供170大卡的熱量,因此在食用時小心別忘了少吃一些高熱量食物,免得熱量攝取過多。
酪梨的食用方式很多,可作為生菜沙拉、壽司、沾芥末醬油、塗麵包、打果汁飲用,或是最常見的酪梨牛奶等,都是美味可口又營養的食用方式。
選購方式
選購酪梨時可將酪梨握於掌心,以姆指壓果實,如感覺可繼續壓入,而不會彈起,則已可食用,一般硬的酪梨於室溫下,通常4至7天即可後熟變軟。以果粒大,果皮光滑,飽滿有重量感為佳。
保存方法
輕按酪梨果皮,若是還很尖硬者,可以先放於溫室幾天催熟,還沒熟酪梨不要放冰箱,已熟的酪梨應儘速食用,當無法一次食用完畢,可以將表面抹上一些檸檬汁並放入密封袋中,再放入冰箱冷藏,以不要超過一週為宜。
‧醃漬蔬菜王 芥菜
芥菜又名刈菜,屬十字花科,原產於亞洲,分布於中國大陸、東南亞、印度、非洲、中亞細亞等地。在中國大陸長江流域一帶和南方各省栽培較多。台灣各地普遍都有栽培,主要產地分布於新竹、苗栗、彰化、雲林、嘉義等地。芥菜在台灣一年四季均產,盛產期在每年11月到來年3月。
台灣芥菜主要品種有:大葉芥菜、包心芥菜、雪裡蕻、大心芥菜及莖瘤芥等幾種。大葉芥菜俗稱「長年菜」,可以用來醃漬,客家人的福菜 ( 朴菜 ) 、梅菜、客家鹹菜 ( 長條鹹菜 ) 都用這種。
芥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群、煙鹼酸與鈣、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成分,在日本國家癌症研究中心公佈的20種抗癌蔬菜排行榜上,芥菜位列其中。因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以促進皮膚和黏膜的健康;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腸胃的蠕動,消除便秘,減少大腸癌發生率,尤其老年人及習慣性秘者適合食用。芥菜屬於性涼的蔬菜,在烹調時可加老薑改變性味;芥菜因入口帶苦,但吃後卻有甘美的味道,且具有久煮不黃的特性,料理上大多與雞、鴨一同烹煮,藉此吸收釋放出來的油脂以增加美味。芥菜經過醃製後含有大量的鹽分,因此高血壓、血管硬化患者不宜食用。也含有較多的草酸,容易和鈣結合,容易結石患者也不宜多食。
民間也常用芥菜來退熱發汗,尤其在酷熱的夏季,偶爾食用芥菜湯可以預防暑熱痛。另外,過度疲勞以致全身肌肉痠痛、頭昏腦脹時,也可喝一些芥菜湯。但脾胃虛弱、有氣喘病者,不宜食用。
選購方式
選購時,芥菜整顆應清潔完整、不枯萎、質細嫩、無斑點、肥美寬厚,且以葉綠、根部厚實、含水分的芥菜為佳。
選購乾製品的酸菜時,要挑選葉片不腐爛、無臭味、色澤黃有香味、鹹酸,不必選太白( 漂白)為佳。福菜 以淡黃色澤的福菜品質較好。梅乾菜 以挑選香味越濃者品質越佳,摸起來有彈性、不要太溼者較佳。
保存方法
芥菜耐收藏,用紙包好再放入保鮮膜或塑膠袋中,置冰箱冷藏可放上10天。
福菜及酸菜買回後可放冰箱冷藏,但酸菜冷藏過久易腐爛,在吃前要檢查後再食用。梅乾菜若是菜上有一層白色黴苔表示發霉,不宜再食用。
二月
‧萬壽之果 木瓜
橘黃色的木瓜,軟軟香甜的口感,是記憶中的好滋味。木瓜,原名番木瓜,又名乳瓜,在古代有「萬壽果」之稱。
木瓜原產熱帶美洲,屬於熱帶果樹,番木瓜科,木瓜喜愛溫暖溼潤環境,因此台灣的木瓜栽培地區,以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為最大產區,其中又以台南縣、屏東縣及高雄縣為主要種植地。木瓜一年四季皆有產,但以8至10月所產最好吃。
早期木瓜品種不多,以「日陞」最有名,其果型不僅豐潤光滑,糖度更可高達15度,但缺點是果實小,產量低、抗病性及耐寒性不佳。台農一、二、三號木瓜是由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培養出的,又以台農二號栽種最多,其果型大、產量多、果肉鮮紅多汁、糖度平均在12度左右,不過因採網室栽培,若是碰到通風、日照不良,易造成植株徒長、產生畸形果的比例較高。另一品種台農六號(朱玉)果型美觀,結果數多,果肉呈深橙紅,糖度有12.3度,且畸型果比例低,適合做為網室栽培用。
木瓜的果實含豐富糖分、類胡蘿蔔素、有機酸、蛋白質、脂肪、維他命A、B、B1、B2、C、G及鈣、鐵等營養成分,更有木瓜酵素、纖維質可幫助消化,可以直接食用或作為飲品、入菜、加工醃製、釀酒等,用途廣泛。
選購方式
木瓜宜選擇外觀沒有瘀傷、撞傷、凹陷、果型長橢圓形、軟硬適中、厚實沉重,且尾端稍尖為佳。因產地、品種等原因,表皮光滑或略帶斑點皆是正常的。色澤可以看出木瓜的成熟度,購買前可依放置天數來選擇,全綠色約要等7-10天才會熟,橘黃或橘綠相間的木瓜則可放至1-3天,若是蒂頭部分呈微軟或色澤呈橘黃或橘紅色則表示已成熟,能馬上食用。
保存方法
未成熟的木瓜可放在室溫保存,呈橘紅色澤表示已成熟應該立即食用。成熟的木瓜若未食用完,可用報紙包好放入冰箱冷藏,約可保存4-5天。
‧豌豆 荷蘭豆
豌豆屬蝶形花科一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在地中海沿岸和亞洲中部,相傳是漢潮時傳入中國, 而台灣則由荷蘭人引入,故又有人稱其為荷蘭豆,盛產期為12~3月,是台灣重要的冬季蔬菜之一。
豌豆依莢部性質,分軟莢及硬莢兩類。目前亞洲地區以栽培軟莢品種為主,歐美地區則多栽培硬莢品種。在台灣,豌豆通常是指食用豆莢的軟莢種。
豌豆仁俗稱青豆,為硬莢品種,它的莢殼粗硬不能用,但其嫩豆仁色澤青綠似翡翠,形狀渾圓似珍珠,非常豐肥,常被製成冷凍蔬菜或罐頭來 食用。豌豆苗或稱豆苗,炒食清嫩美味,為餐館的佳餚。豌豆乾豆可供作糕點原料或飼料,莖葉則作綠肥,用途很廣。豌豆嫩莢及嫩豆產區集中在彰化縣,豆苗產地則在嘉義縣。
豌豆富含維生素C 、β胡蘿蔔素、鐵質、膳食纖維、鉀等營養素,其營養絕不亞於大豆,尤其蛋白質的消化率比大豆蛋白質高,經常食用豌豆仁可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豌豆 還富含粗纖維,含量高過紅豆、綠豆,能促進大腸蠕動,防止便秘。另外, 青豌豆因含有高普林,痛風和腎臟病患者,不宜多食。此外豌豆仁屬於種子,相較於豌豆莢澱粉含量較高,熱量也較多,對於飲食控制者份量也要注意。
選購方式
選購豌豆時,豆莢扁平青脆細嫩,豆粒部位未明顯凸起,無病蟲害、斑點,完整無損傷,莢筋愈短細者為上品。青豌豆應以色澤鮮綠,顆粒飽滿,未經浸泡水者為佳。乾燥的青豌豆,以外表完整 , 無碎粒破損者為佳。
保存方法
新鮮青豌豆洗淨後,以塑膠袋封緊,放入冰箱冷凍,使用時直接加熱即可。儲存乾燥青豌豆必須放置於通風、陰涼的地方,並注意防潮及蟲蛀。豆苗則要避免擺放在日光直射處,或是置於潮溼的地方,以免變質及生蟲;還有買回來後要儘早食用完畢,或將其放置於陰涼處密封保存。
‧黃金珍珠 玉米
玉米又稱番麥、玉米、玉蜀黍、包穀,原產於中美洲,是印地安人的主要糧食作物,於16世紀時傳入中國,台灣玉米是早期直接由南洋傳入,成為原住民的主食。在漢族移民進入台灣時,因當時為原住民的主食,因而稱為是番人吃的麥子,這就是「番麥」的由來。
台灣玉米主要為甜玉米及糯玉米,顏色則有黃、白、紫或混色等,主要還是以甜玉米為大宗,糯玉米為少數零星栽培。
玉米可分成飼料玉米和食用玉米兩大類。飼料玉米供畜產養殖用之飼料為主。食用玉米又分甜玉米、糯玉米及白玉米。甜玉米可供鮮食外,亦可加工製罐或脫粒冷凍。白玉米和糯玉米則以鮮食或烘焙為主。另有青割玉米供乳牛養殖用之芻料。
台灣玉米產地主要在雲林、台南、嘉義、花蓮、台東、屏東、高雄、苗栗、南投、新竹、台中、嘉義、台北、澎湖、桃園、宜蘭,全年都有生產,但以 10 月至翌年 5 月的春、秋兩季為盛產期。
玉米味甘,性平,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E、硒、鎂、鈣、磷、鐵等。玉米的維生素含量非常高,為稻米、小麥的5~10倍。每100克 的玉米可提供 300 毫克的鈣,與乳製品所含的差不多。玉米所含的類胡蘿蔔素及葉黃素可以預防白內障;膳食纖維可以改善便祕。
選購方式
包覆玉米的層層外葉,具有保護作用,所以可藉由外葉的鮮綠程度來判斷玉米新鮮度。外葉鮮綠的玉米,通常都是採收不久的玉米。選購時除了注意外型飽滿具重量感之外,還要將外葉撥開來檢查裡頭的玉米粒是否飽滿有光澤,開花授粉完全的玉米,米粒會整齊排列在梗上沒有空隙且玉米粒顏色越鮮黃越好,帶點橢圓形的玉米粒口感細嫩,寬而扁的是較成熟的,鮮嫩的口感較好。而外葉黃化乾萎的玉米,甜份早已流失,則不宜選購。也可以輕輕地壓壓看玉米頭、尾,若是壓下時感覺軟軟的,則表示玉米可能授粉不完全、發育較不好,能食用的部分較少。
保存方法
玉米的甜味容易隨時間流失,因此不適合保存,將外葉去除後,以清水清洗並浸泡10-20分鐘,然後用熱水燙熟或清洗切塊放於冷凍保存,如此才能保持甜味。玉米易受潮、發霉,而易產生黃麴毒素,可放置陰涼處,在保存上也可冷藏並且儘速食用。
三月
‧黃金果 枇杷
小巧的枇杷總讓人喜愛,枇杷的葉形因為很像琵琶而得名,早在西漢時代,就有栽種枇杷的紀錄,到了唐代枇杷就已非常普遍,詩人白居易曾寫:「淮山側畔楚江陽,五月枇杷正滿林」,可見興盛時期栽種的景觀。
枇杷原產於中國的華南地區,剛開始引進台灣時,多種在中北部地區,但因當時的果實小又薄,因此未大量種植。直到日據時代引進果實大且果肉橙黃的品種,才開始普遍栽種。目前台灣的枇杷產地有宜蘭、台東、台中、南投、苗栗等地,其中以台中太平、新社地區為主要產區。枇杷產期為每年2-5月,多為「茂木」品種。
枇杷果皮為淡黃或橙黃色,因此有「黃金果」之稱。果形有圓形、橢圓形,表皮有纖細絨毛,果肉呈白色或黃色。好吃的枇杷皮薄肉細、口感甘甜、略酸。營養成分包含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維生素B、C、胡蘿蔔素等。加工產品也很暢銷,例如果醬、枇杷茶,枇杷葉通常和中藥材製成枇杷膏、枇杷糖,作為藥材或保健之用。
選購方式
選擇外形完整(無傷痕、蟲傷)、果粒大、果梗附近果肉多者為佳。外皮黃橙色且均勻分布,並有完整的茸毛及果粉。
保存方法
枇杷放置陰涼處即可,不需存放冰箱,約可放4-5天。
‧高鈣低卡蔬菜 油菜
油菜為十字花科,古名蕓苔,又名油麻菜,一年生草本,種子褐色,含豐富油脂。原產於歐洲、西伯利亞,世界廣泛栽培,遍佈亞洲、美洲、歐洲、非洲等,以印度、加拿大為主要生產國,台灣主要栽培區域為中北部的彰化、台中、苗栗、新竹及花東縱谷一帶為主要產地。
油菜從外形大致可分為小油菜及大油菜兩種, 11 月至翌年 3 月為 盛產期。油菜除了幼嫩的油菜能食用,種子還能榨成俗稱的「菜籽油」。不過,台灣多半把油菜當綠肥使用。
油菜屬於十字花植物科油菜的嫩莖葉,有豐富的鈣、維生素 A 、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C 等營養素。其中鈣含量為菠菜的三倍,是所有蔬菜之冠,對於想「補鈣」或有骨質疏鬆症者,可以多食用。
油菜的胡蘿蔔素及維生素 C 含量也非常高,但熱量卻很低,每 100 公克只有 14 大卡,比冬瓜、胡瓜、小白菜、小黃瓜等略高一些,稱得上是「低卡蔬菜」。油菜雖然營養價值高,但鈉含量較多,血壓高、易浮腫或有腹水的患者不宜多食。此外,由於油菜鉀含量高,腎臟病患最好先燙過後再食用,可減少鉀的攝取。
選購方式
選購時可選擇全株油綠不枯黃,莖能折斷者為佳,且帶花而葉片圓小清脆者較為鮮嫩。
保存方法
買回家後若不馬上烹煮,可用報紙包起來放入塑膠袋中,直立放於冰箱内保存,並盡量在二、三天内吃完。
‧梅子 止渴助消化
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生,果實為核果,呈球形,尾端略有尖突,果皮上覆細毛,成熟時為黃色,味酸且微澀。原產地在中國華中、華南、西南一帶,台灣主要產地在南投縣信義鄉、國姓鄉、仁愛鄉、水里鄉,台中縣和平鄉,台南縣楠西鄉,高雄縣桃源鄉,台東縣成功鎮等地,其中以南投縣信義鄉有「梅之鄉」的雅稱,盛產期為每年 3-5 月。
梅子因味酸,很少人拿來生食,一般會以鹽漬、糖漬、入菜或製成各式蜜餞、梅粉、果汁、梅酒、果醋、果醬等食品。
梅子性平、味酸,富含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鉀、鈣、磷及鐵等營養素,經消化後為鹼性,有助體內的酸鹼平衡,亦可促進食慾、去油解膩、幫助消化。酸梅還可預防暈車及感冒。
梅子為一富含營養成分之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與鈣結合之後,更有利於人體吸收;其蛋白質含量亦是草苺、柑桔二倍以上,而鈣、磷、鐵等礦物元素較其他水果高出甚多。
梅子也具有開胃、助消化及預防中暑的功能。夏天天熱容易沒有食慾,這時吃 1 ~ 2 顆梅子,其酸味能刺激唾液分泌,達到開胃、提振食慾的效果,尤其胃口不佳的慢性病病人及味覺退化的老年人,少量吃些梅子,可增進食慾。胃酸分泌比較少的人,也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另外,暈車、腹脹、消化不良等不適情況,也可以用梅子泡溫水喝,促進腸蠕動。夏天容易中暑,若用梅子加上少量冰糖泡水飲用,有生津止渴,預防中暑的功效。
另外,梅子中所含的有機酸如枸櫞酸、蘋果酸、琥珀酸、酒石酸、丙酮酸等等,可促進新陳代謝,抑制腸內壞菌繁殖,因此能調整腸胃,改善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
梅子雖然有許多好處,但對於胃腸功能不良如胃酸分泌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則不宜多食。此外,由於醃漬梅子中有大量的鹽及糖,而且其鉀含量也比較高,所以,高血壓、腎功能不良,以及糖尿病患者等要限量食用。
選購方式
選購時,以果粒大而飽滿,表面沒有瘀傷或病斑,帶有茸毛者,果實愈大的品質愈好。
保存方法
青梅不耐存放,室溫下很快會黃熟,所以買回家之後,最好馬上加工製作。
四月
‧愛情之果 芒果
夏天是芒果盛產的季節,鮮豔的外表、濃郁的香氣、黃澄的果肉、甜中帶酸的滋味,廣為大眾喜愛。芒果(Mangifera indica L.)又名檨仔,原產於印度,為漆樹科(Anacardiaceae)的熱帶果樹。芒果在印度除了是供佛的盛品外,相傳情侶於開花期間,在其樹下談情說愛,會帶給戀人幸福,因此印度人暱稱芒果為「愛情之果」。
芒果於1561年荷蘭人首度引進台灣,栽植在台南縣 六甲 、官田一帶,之後散生在中南部各地,做為行道樹或庭院樹,品種為目前統稱的在來種。日據時代曾先後自印度、東南亞引入若干品種,即所謂的南洋種,仍然散生各地。1954年農復會自美國引入愛文(Irwin)、海頓(Haden)、凱特(Keitt)等品種。台灣芒果主要栽培在台南、屏東及高雄等三縣。栽培品種以愛文最多,其次為在來種、金煌、凱特、台農1號等,生產期自3~10月,盛產期為6~7月。
芒果除了氣味芳香之外,營養成分也很高,其富含糖分、蛋白質、粗纖維及維生素A、B1、B2、C,還有礦物質、鈣、磷、鐵、鈉等營養成分。此外,芒果還含有胡蘿蔔素、葉酸、等,是相當可口且營養豐富的水果。
芒果依品種各有其不同風味,土檨仔香味濃、甜度高,但核大肉少、纖維較粗。愛文芒果則是皮薄肉細、纖維少、清甜香郁。海頓芒果皮稍、肉質稍粗、果實頂端處有濃濃奶質味。金煌芒果則呈長橢圓型,大果重達 三台斤 、肉質軟、纖維少,果實甜度平均。凱特芒果的特色是外層果肉甜,近果核部分味道稍酸,風味特殊。台農一號芒果甜度極高,核小皮薄肉厚,有土檨仔的風味,果肉細緻無纖維。
選購方式
在選購芒果時需注意果體有無病斑、壓傷、果頂有彈性。若有黑斑或塊狀黑斑,表示內部已開始腐爛,病蟲害、水傷等的芒果其品質均較低。土芒果以選擇果體較小、成橢圓形、色澤青紅、有果粉,果蒂成肝紅或澄黃為佳。愛文芒果則選果實飽滿者纖維較少,如果類似土芒果呈扁長形的,纖維稍多,整粒果皮全紅,風味最為香甜。海頓芒果宜選紅黃色澤的果粒,甜度高。台農一號以果皮金紅色的甜度最佳。金煌芒果則要選尾端尖度、肉質要硬實,果肉才不易變質。凱特芒果以約 一台斤 為宜,果皮轉紅色的果粒酸度也較低。
保存方法
保存方法則要防壓傷,過熟及腐爛,若買回家後還未成熟,可以放在籃內待熟。
‧番茄 蔬果界的新寵兒
番茄屬於茄科番茄屬, 1-2 年生植物,原產於中南美洲,番茄又稱西紅柿、番柿、洋柿子、洋茄、小金耳;台灣北部俗稱「臭柿」,南部稱「柑仔蜜」。番茄產季在每年 11 月至次年 6 月,產地主要集中在嘉義、台南、高雄、雲林、彰化等地,夏季高溫以中部的南投山地為主產區,小果主要生產於嘉義縣、高雄縣、台南縣市,而加工果以台南為最大產區。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有國際研究陸續肯定多食用番茄有助於健康,加上其低卡路里的特性,番茄一躍成為年來蔬果界的新寵兒。
番茄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A 與 C 之外,更含有大量的果膠、纖維質脂肪、鈣、鐵、磷、番茄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番茄中的鈣質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食物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鐵質、番茄紅素可以改善貧血問題,尤其茄紅素可預防及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產生、降低眼睛黃斑部的退化、還可以有效預防乳癌、子宮頸癌、胃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番茄與一般蔬果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必須趁鮮生食,而番茄反而是須經煮熟後,人體才更容易吸收其營養,不像維生素 C 會因烹調而流失,反而會因烹煮方式釋出更多的茄紅素。番茄在食用時,顏色越紅茄紅素含量越高;越不甜的番茄,所含的茄紅素含量越高。另外空腹食用番茄,容易造成胃脹痛或嘔吐。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再未成熟的番茄摘下,即時日後變紅,也無法產生紅蘿蔔;未成熟的番茄含有大量番茄鹼,多食會發生中毒,因此不宜食用。
選購方式
挑選時以果實飽滿,色澤均勻無裂痕或病斑,熟度適中硬度高為佳。
保存方法
成熟番茄放在保鮮袋中,放入冰箱冷藏;未成熟的番茄可放在室溫下保存即可。
‧ 秋葵 綠色美人指
秋葵為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或熱帶亞洲,早在兩千年前埃及就有栽培秋葵的紀錄,並約於一百多年前傳入台灣,秋葵的採收期為每年的三至十一月,而五至九月則是主要盛產季,台灣秋葵產地主要分布在彰化、雲林、嘉義、屏東 。
秋葵的外形有稜有角,顔色有淺綠、深綠,橫切面像海星,且果實內有種子。秋葵依果形分為角形及圓形兩種,依果色分青綠及白綠兩色;秋葵又名「美人指」,是因其果實呈長條狀,和女人的纖纖玉指很相像,故而稱之。
秋葵不僅有獨特的外型與口感,可以提供膳食纖維,還有豐富的維生素 A 、 B1 、 B2 、 B6 、 C 、 E 、 K 、葉酸、泛酸、菸鹼酸、鈣、鐵、磷、鉀、鈉、銅、鎂、鋅、硒及胡蘿蔔素、醣類、蛋白質、纖維素及果膠。秋葵和同重量鮮奶的鈣含量不相上下,但秋葵的鈣吸收利用率比鮮奶來得好,對素食者、發育中的小朋友,或是喝鮮奶會拉肚子的人來說,是提供鈣質很好的來源;而秋葵的黏液含有水溶性纖維果膠、半乳聚糖,以及阿拉伯樹膠,這三種成分都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除了可以降血壓、幫助消化,對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是中老人最佳的保健食物。另外,秋葵因含有較多的鉀,洗腎病患要燙過再食用。秋葵屬性偏寒涼,脾胃虛寒、容易腹瀉或排軟便的人,最好也不要多吃。
選購方式
選購時最好挑選果長 十公分 以內的秋葵,口感較佳,若超過 十公分 ,則會過老且口感較差。外表須選飽滿鮮綠而無蟲蛀刮痕,且有絨毛者較佳。
保存方法
秋葵容易受到擦傷,擦傷後很快就會變黑,所以最適合的保存方式是單獨包裝後放置冰箱冷藏,並盡量平排放置,不受擠壓。